当前位置: 首页 > WTO与技术壁垒通报

WTO与技术壁垒通报(2015年第5期)

来源: 未知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1-19      点击量:

本 期 目 录

最新通报草案

WTO/TBT通报

 欧盟通报转基因食品法规修订提案

 美国通报食品设备注册法规修订提案

 韩国通报电器安全管理法实施细则修订草案

 越南通报2项与电动自行车有关的技术法规草案

 巴林通报蜂蜜产品技术法规草案

WTO/SPS通报

 澳大利亚通报中国油桃非监管分析报告草案

 巴西通报3项与杀虫剂有关的决议草案

 澳大利亚通报澳新食品法典修订草案

 我国通报5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修订草案

 日本通报8项与食品添加剂有关的标准修订草案

出口产品质量通报

美国和加拿大

 美国和加拿大对一款中国产坐垫实施自愿性召回

 美国和加拿大对一款中国产儿童玩具实施自愿性召回

 美国和加拿大对一款中国产家具实施自愿性召回

欧盟

 欧盟对一款中国产儿童玩具发出消费者警告

 欧盟对一款中国产儿童服装发出消费者警告

 欧盟对一款中国产瓷杯发出消费者警告

其他国家和地区

 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召回部分进口林肯汽车

 日本对一批中国产冷冻食品进行通报

短评

 质检总局开展十类重点产品质量提升行动

 

 

最新通报草案

2015年5月,WTO成员共发布TBT通报90项,比上月略有增加,通报主要集中在农食产品和机电仪器领域,其中乌干达集中通报了一批与食品相关的技术法规草案;发布SPS通报89项,其中,涉及食品安全的有42项,占全部SPS通报总数的47.19%。本月,部分与我省产业相关的TBT/SPS通报草案如下:

WTO/TBT通报

欧盟通报转基因食品法规修订提案

2015年5月20日,欧盟发布G/TBT/N/EU/284号通报,修订了关于在欧盟成员国境内限制或禁止使用转基因食品和饲料的法规。法规修订内容主要包括:欧盟各成员国不得新增转基因食物和饲料授权范围和种类;已获得授权的食物和饲料,其转基因成分含量不得超过0.9%。

美国通报食品设备注册法规修订提案

2015年5月19日,美国发布G/TBT/N/USA/992号通报,修订了美国食品设备注册法规。法规要求在美国生产、加工、包装食品和饲料的设备必须先向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进行注册,注册时,FDA会先对其进行危害分析和风险预防性控制审核。

韩国通报电器安全管理法实施细则修订草案

2015年5月11日,韩国发布G/TBT/N/KOR/586/号通报,修订了电器安全管理法实施细则。新修订的草案对电气产品进行了更详细的术语定义,将原法规管辖的电气产品额定电压范围进行了细化,由统一规定≤1000V精确到交流30~1000V,直流42~1000V,并将部分产品的安全检查年限由5年延长至10年。

越南通报2项与电动自行车有关的技术法规草案

2015年5月7日,越南发布2项与电动自行车有关的技术法规草案,通报号分别为G/TBT/N/VNM/60和G/TBT/N/VNM/61。前者规定了电动自行车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规定电动自行车的功率不得超过250W,最大设计时速不得超过25km/h,自重不得超过40kg;后者规定了用于电动自行车、摩托车、助力车的铅酸蓄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安全和质检要求,认证和测试程序。

巴林通报蜂蜜产品技术法规草案

2015年5月1日,巴林发布G/TBT/N/BHR/392号通报,公布了蜂蜜产品技术法规草案。该草案规定了蜂蜜产品的命名规则,即产品名必须与源植物近似,且应提及产地和提取方式。草案还对蜂蜜产品的存储和保存条件、包装要求等进行了强制性规定,要求产品标签上注明生产商名称、国际单位制净重,生产和包装日期、产地等信息。

WTO/SPS通报

澳大利亚通报中国油桃非监管分析报告草案

2015年5月28日,澳大利亚发布G/SPS/N/AUS/360号通报,专题公布了中国油桃非监管分析报告。草案共分7章,分别为概要、澳大利亚生物安全政策框架、生物有害风险分析方法、中国油桃的贸易生产实践、以及对中国油桃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分类及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等措施。

巴西通报3项与杀虫剂有关的决议草案

2015年5月22日,巴西通报了3项与杀虫剂有关的决议草案,通报号分别为G/SPS/N/BRA/1042~1044。3项草案分别规定了异菌脲、嘧菌酯在相关蔬菜水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要求和最短安全天数,涉及的蔬菜和水果超过30类,其中异菌脲在不同产品中的最大残留限量范围为0.02mg/kg~5.0mg/kg,安全天数范围为1~35天不等;嘧菌酯在不同产品中的最大残留限量范围为0.01mg/kg~ 1.0mg/kg,安全天数范围为1~42天不等。

澳大利亚通报澳新食品法典修订草案

2015年5月22日,澳大利亚发布G/SPS/N/AUS/358号通报,修订了澳新食品法典。新修订的法典规定了猪肉及其加工产品内兽药杀鼠醚和杀鼠灵的临时最大残留限量标准。

我国通报5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修订草案

2015年5月22日,我国通报5项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国家标准修订草案,通报号分别为G/SPS/N/CHN/876~880。草案涉及乳制品、新鲜和冷冻畜、禽肉制品及食品包装材料,分别规定了上述制品的基本生产卫生规范,从储存到销售各个环节的流通要求,还特别规定了食品包装材料的符合性原则、检验方法。

日本通报8项与食品添加剂有关的标准修订草案

2015年5月21日,日本通报8项与食品添加剂有关的标准修订草案,通报号分别为G/SPS/N/JPN/406~414。主要修订内容分别为食品添加剂葡萄糖酸锌、异戊酸胺、硅酸钙,杀虫剂喹禾灵、苯甲腺嘌呤、氟噻甲草脂、磺草灵、氟苯脲,兽药三氯苯哒唑在水果、蔬菜和肉食类产品中的最高残留限量。

 

出口产品质量通报

2015年5月,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欧盟非食品类(RAPEX)快速预警系统、欧盟食品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共对59类中国生产的产品实施召回,较上月有所下降,下降原因主要为美国对我国产品的通报数量减少。以下是有关国家和地区对我省产业有警示作用的部分出口产品质量通报:

美国和加拿大

美国和加拿大对一款中国产坐垫实施自愿性召回

2015年5月20日,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和加拿大卫生部联合宣布对一款中国生产的儿童坐垫实施自愿性召回。召回数量超过2.5万个,召回原因为该坐垫为发泡垫,儿童使用时易跌落而受伤。

美国和加拿大对一款中国产儿童玩具实施自愿性召回

2015年5月12日,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和加拿大卫生部联合宣布对一款中国生产的儿童玩具实施自愿性召回。召回数量超过1.5万件,召回原因为,该玩具产品含有易脱落的细小部件,儿童不慎吞食可能导致窒息危险。

美国和加拿大对一款中国产家具实施自愿性召回

2015年5月1日,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和加拿大卫生部联合对一款中国生产的家具实施自愿性召回。召回产品为床垫,召回数量约为34.4万件,召回原因为该床垫设计尺寸不合理,容易导致婴儿陷入床垫和床之间的缝隙中,发生危险。

欧盟

欧盟对一款中国产儿童玩具发出消费者警告

2015年5月22日,欧盟委员会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对一款中国产儿童玩具发出消费者警告。通报国为西班牙,通报原因为该玩具产品塑料中的2-乙基己磷酸二酯(DEHP)超标,不符合欧盟REACH法规要求。

欧盟对一款中国产儿童服装发出消费者警告

2015年5月22日,欧盟委员会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对一款中国生产的儿童服装发出消费者警告。通报国为保加利亚,通报原因为该款儿童服装设计了自由拉伸的拉绳,可能导致儿童受伤,不符合欧盟EN 14682标准。

欧盟对一款中国产瓷杯发出消费者警告

2015年5月14日,欧盟委员会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对一款中国生产的陶瓷水杯发出消费者警告。通报国为塞浦路斯,通报原因为该产品表面的塑料外壳易过热导致烫伤危险。

其他国家和地区

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召回部分进口林肯汽车

2015年5月16日,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向国家质检总局备案召回计划,召回部分生产日期为2014年2月17日 至 2015年3月19日的进口林肯汽车,召回数量在中国大陆地区为1220辆,召回原因为车辆前位灯光照强度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可能影响对向车辆驾驶员的视野,存在安全隐患。

日本对一批中国产冷冻食品进行通报

2015年5月11日,日本对一批中国生产的冷冻食品进行通报。通报原因为该冷冻食品中成分检查不合格,大肠杆菌检验呈阳性,日本已对该产品采取监控检查措施。

 

短评

质检总局开展十类重点产品质量提升行动

近日,质检总局下发《儿童用品等10类重点产品质量提升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针对10类重点产品开展质量提升行动。这10类产品分别为:儿童用品、装饰装修材料、节水产品、厨房用具、纺织服装、车用汽柴油、电线电缆、复混肥料、建筑防水卷材、食品包装材料。

《方案》就每一类重点产品的质量提升行动作出了具体工作安排,既有加大国家监督抽查和地方监督抽查力度,对抽查不合格企业依法严肃处理,加大不合格企业曝光力度等传统方式;也有联合地方政府和中介组织齐抓共管,对质量问题突出的、连续抽查不合格的企业负责人开展质量约谈,面向消费者加大质量安全知识宣传,制定区域(联盟)质量标准,培育质量提升示范区(项目)等新方法。《方案》明确要求通过质量提升,使重点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明显提升,2015年度稳定在90%以上。

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纺织服装、电线电缆一直是我省产业强项,我省企业应抓住《方案》实施的契机,根据《方案》部署,积极开展本企业产品的质量提升行动。通过深入分析制约产品质量提升的原因和症结,加强改进自身质量管理体系,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