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1系统起源于美国,由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UCC,于2005年更名为GS1 US)于1973年创建。UCC创造性地采用12位的数字标识代码(UPC)。1974年,标识代码和条码首次在开放的贸易中得以应用。继UPC系统成功之后,欧洲物品编码协会,即早期的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 International,2005年更名为GS1),于1977年成立并开发了与之兼容的系统并在北美以外的地区使用。EAN系统设计意在兼容 UCC系统,主要用13位数字编码。随着条码与数据结构的确定,GS1 系统得以快速发展。
GS1系统为在全球范围内标识货物、服务、资产和位置提供了准确的编码。这些编码能够以条码符号来表示,以便进行商务流程所需的电子识读。该系统克服了厂商、组织使用自身的编码系统或部分特殊编码系统的局限性,提高了贸易的效率和对客户的反应能力。
这套标识代码也用于电子数据交换(EDI)、XML电子报文 、全球数据同步(GDSN) 和GS1网络系统。本规范提供了GS1 标识代码的语法、分配和自动数据采集(ADC) 标准。
在提供唯一的标识代码的同时,GS1系统也提供附加信息,例如保质期、系列号和批号,这些都可以用条码的形式来表示。目前数据载体是条码,但EPCglobal 也正在开发射频标签以作为GS1数据的载体。只有经过广泛的磋商才能改变数据载体,而且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渡期。
按照GS1 系统的设计原则,使用者可以设计应用程序来自动处理GS1 系统数据。系统的逻辑保证从GS1 认可的条码采集的数据能生成准确的电子信息,以及对他们的处理过程可完全进行预编程。
GS1 系统适用于任何行业和贸易部门。对于系统的任何变动都会予以及时通告,从而不会对当前的用户有负面的影响。
2005年2月,EAN和UCC正式合并更名为GS1。本规范简明定义并解释了在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AIDC)领域内如何使用 GS1系统标准。它将替代以前以GS1或EAN、 UCC 名义提供和 / 或出版的任何AIDC技术文件。本规范作为被认可的 GS1基础标准包括应用、标识、数据载体组分和原理,出版之日便立即生效。使用GS1系统标准的任何组织都要完全遵守GS1通用规范。